終於,等到踏上腳踏車,繞行台灣一圈的日子啦,今天預計從板橋出發,沿著河岸一路到龍潭,再從關西一路往西南,竹北再進入自行車道,最後達到香山,預計的里程是92公里,想說第一天先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幫整趟旅程暖暖身即可。
先來看今日本來預計的路程:新北
0730大觀路二段(約4公里)
0800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 浮州停車場~三鶯之心:板橋-土城-樹林-鶯歌(約13.8公里)
0930大鶯綠野景觀自行車道:鶯歌-大溪(約13.2公里)
1100大溪月眉至龍潭三坑水岸觀光綠廊:大溪橋-龍潭-石門大圳三坑鐵馬道(約7.8公里)
台3乙:大坪7.3-深窩12.1(約6.6公里)
1300高原路-中原路(約2公里)+南坑道路(約4.3公里)+新龍路(約5.6公里)+115:(約2.4公里)
1430118:犁頭山10.5(約4.7公里)+117:新埔19.7-竹北22.7(約3公里)+興隆路一段:(約3公里)+台1:頭前溪橋 竹北-新竹(約0.5公里)+頭前溪自行車道 - 竹北段(滑輪公園-南寮漁港):(約9公里)
1700新竹17公里海岸線:新竹-香山車站(約13.4公里)左轉海山港路
1800香山-新竹 火車
不過想不到才剛出發,悲劇就出現了!才剛騎上自家車褲,就發生了落鏈,真的是害我不知所措,直接浮出「要不要就回家」的念頭,也想說還是等車行9:30營業後再檢查上路,但最後還是認命看YouTube影片,把他緊急處理完,但也讓本來的7點出發,延後到了約7:34分。要追半小時,頓時覺得有點壓力。
因為以前在板橋大觀消防分隊當替代役,所以這條路線也算是重溫我以前上班的路線,大概7:48分抵達南雅西和館前西交叉口。陰雨綿綿的日子,好處是不熱,但也有點讓人難施展開來的感覺。
8:04分,抵達了今天預訂的第一個站點「精饌小籠湯包」,這也是我當替代役期間,非常喜歡的早餐,可惜因為有點距離,後來就沒機會再吃到了。
因為只是小攤子,沒有內用座位,我決定買去河濱公園享用。加飲料的套餐加只要80元,真的是佛心到不行。
繼續往前8:17分,要從大觀路底進入河濱公園啦。
坐在火車橋下用餐啦,8顆湯包60元,現在即使是永豆店,也很少有這種價格了,重點裡面滿滿的肉汁,吸起來真的超開心。
吃飽後約8:39分,開始往南出發啦。
第一個經過的是浮洲橋。
平常都是左邊的台65線,很少會從這個視角前進。
第一個過河,獻給了柑園橋。這個橋也是1960年就建造的了。
一旁有人行道,就是覺得很安心。
好傻好天真的我從這裡下去,才發現柑園橋只過了一半,如果繼續走只會到三峽山區,離目的地漸行漸遠,趕快倒退回正軌。
這裡才是重返正確的道路。
過了柑園二橋後,就重回自行車道的懷抱了,只是從右岸變成了左岸。
1960年通車的柑園橋在眼前,旁邊施工的應該就是捷運了。
看到一個坯在路上,就知道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到了。
不過可千萬別騎過頭,如果要繼續沿自行車道往前,就必須從長85公尺的龍窯橋經過。
這裡是鶯歌端的風景,現在是9:32分,也是大約前進了1小時,決定在此稍坐10分鐘。
往桃園的路上,穿梭在小徑中。
旁邊有一些水利設施。
不知不覺在大雨中,終於跨縣市到桃園啦。
騎著騎著,天氣也終於漸漸放晴啦。
雨過天青的景象,看起來格外美麗。
崁津橋是第二個休息點,抵達的時間是10:30,預計休息半個小時。
開始穿梭在稻田裡了。
綠的稻田真的很漂亮,想不到在龍潭一帶,就可以欣賞到這樣的美景。
一直沿著三坑鐵馬道前進,在約11:23來到了太平紅橋,這裡曾獲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,曾是糯米橋的它,橋身倒影在打鐵坑溪,融合周邊的農村風景,還是很有味道。
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洗禮,重回一般的公路啦。這條是台3乙線,聯絡大溪和龍潭一帶。
這段路滿滿的上坡,應該能算環島的第一個考驗了。
12:06來到了與台3線的交叉口了。
出發也超過4小時了,也是該休息一下吃午餐了。午餐之後的行程就看下篇文章吧。